第1147章 天下大战(五)
书客吧shuke8.dlbeauty.cn,最快更新《江山战图》最新章节!
这个老者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周军和唐军争夺河西的战争能尽快结束,李靖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他淡淡笑道:“河西各郡除了武威郡外,其他都没有军队驻守,最多是少量郡兵,这些都不足为虑,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夺取河西,更重要是保持河西稳定,这就需要河西各民族的支持,大家互信互利,一起维护河西走廊的长期稳定繁荣。”
为首老者诚恳地说道:“大周皇帝两年前在并州全歼了突厥大军,导致突厥一蹶不振,现在还处于内战之中,那次战役给河西也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以前每年春天和秋天,突厥骑兵都要窜入河西勒索羊马,强迫我们缴纳税羊,但自从突厥南征惨败后,突厥军队再也没有侵入河西,我们过了两年的平静日子,说实话,河西各部落都很感激大周皇帝的恩德,只要大周王朝接管河西后,能继续保持从前的低税赋,不侵占牧场,那么河西走廊的长期繁荣一定会到来。”
老者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他们感激大周帝国抗击突厥,愿意成为大周帝国的子民,这是明确态度,其次就是最现实的条件,维持目前的低税赋,保证不侵犯各部落的牧场,那么河西就能继续稳定,反之,则一定会引起羌人的反抗。
李靖点了点头,“也希望你们能把话传到河西各部落中去,大周帝国将一如既往善待河西各部落,既不侵占大家的传统牧场,也不会增加税赋,相反,我们将大力鼓励河西和中原贸易,让中原民众吃上河西的羊肉,用上河西的畜力,同时也使河西各民族穿上最好的绸缎,用上优良的日常用品,大家互补余缺,经济才会更加繁荣。”
众人大喜,一起躬身行礼,“有将军这番话,我们可以彻底放下心了。”
.........
两天后,三万周军骑兵休息完毕,他们重新上了战马,旌旗如云,杀气腾腾,向南面的姑藏浩浩荡荡杀去。
.........
进入二月,中都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科举,不过从今年开始,科举做了几项重大改革,往年的科举都是各郡推荐士子进京赶考,这里面多少带有一些不公平的因素,毕竟能获得推荐的士子大多家中有点世家背景。
但从今年开始实施了郡考,郡考考上授予举人的功名,又称为举子,只有通过郡考的举子才有资格进京参加进士考,而且从明年开始再进一步增加县考,考中者称为童生,可以参加郡考,这样便形成了县、郡、京三级考试,这是科举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确保科举更加公平。
不仅如此,在今年的中都的科举考试中又增加了武举,近十万才子武士云集中都,使得中都变得更加热闹。
中都所有的客栈都已爆满,包括安阳县的客栈也统统没有宿位,甚至连寺院也被士子们占满,尽管今年科举增加郡试的条件限制,但由于唐朝今年暂停科举,一个重要的分流渠道消失了,使得天下所有郡县的士子都云集到了中都,参加科举都远远超过了往年,为历年之最。
不过对唐朝地区的士子却稍微优待,他们没有实施郡试,那么只要县丞以上官员的推荐信便可来中都应考,只是留给唐朝地区的进士名额并不多,只有四十八名,而今年的录取名额为两百名。
另外为了应对参加武举士子的特殊要求,兵部和军机台特地在东城外扎下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大营,划给参加武举的士子居住,对他们实施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五千名士子只能轮流放假出营。
每年的科举不仅是客栈的丰收,包括酒肆、青楼也迎来了生意火爆的时节,中午时分,靠近东城门的东川酒肆内人声鼎沸,三层楼都坐满了前来用餐的士子,由于这里距离武举大营比较近,所以酒客几乎都是参加武举的士子。
在二楼一个角落里坐着七八名武举士子,看得出他们都是军人出身,个个身材魁梧,腰板挺得笔直,一个个威风凛凛,气质和科举士子完全不同。
这次参加武举的士子一大半都是来自大周军队,只要是鹰击郎将以下低级将领和士兵皆有资格参加,不过他们实际上都是各军推荐的优秀军人,代表各军前来中都角逐一百名武进士名额。
这七八名武举士子都是来自尉迟恭的军队,由于武举中有文考,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大部分热情高涨的士兵,毕竟这挑选能带兵打仗的大将,而不是挑选战场单挑的猛将,不过如果真是勇贯三军的猛将,也可以来参加武举,就算文考交了白卷,但只要武艺高强,依旧会被破格另卷录取,不占武举名额。
“听说这次武举的主考官是兵部李尚书,分武科和文科,武科考力量、骑射和兵器三项,文科则考文韬武略,虽然在家乡读了几年书,但兵书看得确实不多,真的很担心。”
说话之人叫做杨士彦,年约二十七八岁,弘农郡人,目前在军中出任校尉,他是去年才从军,虽然从军时间只有一年,但凭借高强的武艺,得到了尉迟恭慧眼识珠,破格提拔为校尉,这次如果他能考上武举,他便可直接升为鹰击郎将。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兄太谦虚了,如果杨兄还担心自己,那我们怎么办?”
杨士彦摇摇头道:“主要是科举士子在结束科举后,也允许参加武举,咱们在文才方面就比他们弱了很多。”
另一名士子道:“杨兄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说这次武举是武七文三,还是以武为主,大家只要武艺上过关,文方面我想也不会考得太难,毕竟圣上不喜欢纸上谈兵之人,还是以实战经验为主,那些书生哪里有什么实战经验。”
“马老弟说对了,据我所知,这次文考不是让大家默写什么孙子兵法,而是用实战为题,让考生身为主将来进行统筹安排作战,这就是考实战经验了,没有经过战争的人,是不会懂得战场上的鼓语和旗语,如果考一道斥候题,估计绝大部分书生都不会,他们知道进林惊飞鸟吗?懂得五里一报的规矩吗?懂得鸣镝和火箭的区分吗?”
众人一起围上前问道:“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是尉迟将军说的,以他的身份,我想不会信口胡说吧!”
众人顿时看到了希望,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次武举就对他们这些从军队中出来的人有利了。
.........
紫微阁内,相国们正在商议科举的具体安排,包括礼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军机长史、御史大夫等重臣也一并参与商议。
这次议事由相国苏威主持,苏威提出辞呈已经被张铉批准,不过由于前线战事正激烈,张铉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波动,便希望苏威再坚持几个月,待战事结束后正式改任太师一职,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苏威便接受了,不过大家体谅他年事已高,基本繁重的政务不再交给他了,夜里朝廷当值也不安排苏威。
“这次科举反映得比较强烈之事是唐朝地区士子,由于唐朝没有施行郡试,这就使周唐两地的士子不太公平,周朝士子反响强烈,并递上了万人签名,要求对唐朝地区士子进行加试,大家觉得有加试的必要吗?”
苏威说完,迅速瞥了一眼坐在上方旁听的天子张铉,张铉并不经常旁听紫微阁议事,偶然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过一般情况下他并不表态,只有在表决出现反对意见有三票之时他才会进行干涉。
但今天张铉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他昨天才从并州回来,显然心思还在并州大战之中,对科举的关注度不够。(未完待续。)
这个老者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周军和唐军争夺河西的战争能尽快结束,李靖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他淡淡笑道:“河西各郡除了武威郡外,其他都没有军队驻守,最多是少量郡兵,这些都不足为虑,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夺取河西,更重要是保持河西稳定,这就需要河西各民族的支持,大家互信互利,一起维护河西走廊的长期稳定繁荣。”
为首老者诚恳地说道:“大周皇帝两年前在并州全歼了突厥大军,导致突厥一蹶不振,现在还处于内战之中,那次战役给河西也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以前每年春天和秋天,突厥骑兵都要窜入河西勒索羊马,强迫我们缴纳税羊,但自从突厥南征惨败后,突厥军队再也没有侵入河西,我们过了两年的平静日子,说实话,河西各部落都很感激大周皇帝的恩德,只要大周王朝接管河西后,能继续保持从前的低税赋,不侵占牧场,那么河西走廊的长期繁荣一定会到来。”
老者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他们感激大周帝国抗击突厥,愿意成为大周帝国的子民,这是明确态度,其次就是最现实的条件,维持目前的低税赋,保证不侵犯各部落的牧场,那么河西就能继续稳定,反之,则一定会引起羌人的反抗。
李靖点了点头,“也希望你们能把话传到河西各部落中去,大周帝国将一如既往善待河西各部落,既不侵占大家的传统牧场,也不会增加税赋,相反,我们将大力鼓励河西和中原贸易,让中原民众吃上河西的羊肉,用上河西的畜力,同时也使河西各民族穿上最好的绸缎,用上优良的日常用品,大家互补余缺,经济才会更加繁荣。”
众人大喜,一起躬身行礼,“有将军这番话,我们可以彻底放下心了。”
.........
两天后,三万周军骑兵休息完毕,他们重新上了战马,旌旗如云,杀气腾腾,向南面的姑藏浩浩荡荡杀去。
.........
进入二月,中都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科举,不过从今年开始,科举做了几项重大改革,往年的科举都是各郡推荐士子进京赶考,这里面多少带有一些不公平的因素,毕竟能获得推荐的士子大多家中有点世家背景。
但从今年开始实施了郡考,郡考考上授予举人的功名,又称为举子,只有通过郡考的举子才有资格进京参加进士考,而且从明年开始再进一步增加县考,考中者称为童生,可以参加郡考,这样便形成了县、郡、京三级考试,这是科举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确保科举更加公平。
不仅如此,在今年的中都的科举考试中又增加了武举,近十万才子武士云集中都,使得中都变得更加热闹。
中都所有的客栈都已爆满,包括安阳县的客栈也统统没有宿位,甚至连寺院也被士子们占满,尽管今年科举增加郡试的条件限制,但由于唐朝今年暂停科举,一个重要的分流渠道消失了,使得天下所有郡县的士子都云集到了中都,参加科举都远远超过了往年,为历年之最。
不过对唐朝地区的士子却稍微优待,他们没有实施郡试,那么只要县丞以上官员的推荐信便可来中都应考,只是留给唐朝地区的进士名额并不多,只有四十八名,而今年的录取名额为两百名。
另外为了应对参加武举士子的特殊要求,兵部和军机台特地在东城外扎下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大营,划给参加武举的士子居住,对他们实施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五千名士子只能轮流放假出营。
每年的科举不仅是客栈的丰收,包括酒肆、青楼也迎来了生意火爆的时节,中午时分,靠近东城门的东川酒肆内人声鼎沸,三层楼都坐满了前来用餐的士子,由于这里距离武举大营比较近,所以酒客几乎都是参加武举的士子。
在二楼一个角落里坐着七八名武举士子,看得出他们都是军人出身,个个身材魁梧,腰板挺得笔直,一个个威风凛凛,气质和科举士子完全不同。
这次参加武举的士子一大半都是来自大周军队,只要是鹰击郎将以下低级将领和士兵皆有资格参加,不过他们实际上都是各军推荐的优秀军人,代表各军前来中都角逐一百名武进士名额。
这七八名武举士子都是来自尉迟恭的军队,由于武举中有文考,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大部分热情高涨的士兵,毕竟这挑选能带兵打仗的大将,而不是挑选战场单挑的猛将,不过如果真是勇贯三军的猛将,也可以来参加武举,就算文考交了白卷,但只要武艺高强,依旧会被破格另卷录取,不占武举名额。
“听说这次武举的主考官是兵部李尚书,分武科和文科,武科考力量、骑射和兵器三项,文科则考文韬武略,虽然在家乡读了几年书,但兵书看得确实不多,真的很担心。”
说话之人叫做杨士彦,年约二十七八岁,弘农郡人,目前在军中出任校尉,他是去年才从军,虽然从军时间只有一年,但凭借高强的武艺,得到了尉迟恭慧眼识珠,破格提拔为校尉,这次如果他能考上武举,他便可直接升为鹰击郎将。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兄太谦虚了,如果杨兄还担心自己,那我们怎么办?”
杨士彦摇摇头道:“主要是科举士子在结束科举后,也允许参加武举,咱们在文才方面就比他们弱了很多。”
另一名士子道:“杨兄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说这次武举是武七文三,还是以武为主,大家只要武艺上过关,文方面我想也不会考得太难,毕竟圣上不喜欢纸上谈兵之人,还是以实战经验为主,那些书生哪里有什么实战经验。”
“马老弟说对了,据我所知,这次文考不是让大家默写什么孙子兵法,而是用实战为题,让考生身为主将来进行统筹安排作战,这就是考实战经验了,没有经过战争的人,是不会懂得战场上的鼓语和旗语,如果考一道斥候题,估计绝大部分书生都不会,他们知道进林惊飞鸟吗?懂得五里一报的规矩吗?懂得鸣镝和火箭的区分吗?”
众人一起围上前问道:“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是尉迟将军说的,以他的身份,我想不会信口胡说吧!”
众人顿时看到了希望,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次武举就对他们这些从军队中出来的人有利了。
.........
紫微阁内,相国们正在商议科举的具体安排,包括礼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军机长史、御史大夫等重臣也一并参与商议。
这次议事由相国苏威主持,苏威提出辞呈已经被张铉批准,不过由于前线战事正激烈,张铉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波动,便希望苏威再坚持几个月,待战事结束后正式改任太师一职,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苏威便接受了,不过大家体谅他年事已高,基本繁重的政务不再交给他了,夜里朝廷当值也不安排苏威。
“这次科举反映得比较强烈之事是唐朝地区士子,由于唐朝没有施行郡试,这就使周唐两地的士子不太公平,周朝士子反响强烈,并递上了万人签名,要求对唐朝地区士子进行加试,大家觉得有加试的必要吗?”
苏威说完,迅速瞥了一眼坐在上方旁听的天子张铉,张铉并不经常旁听紫微阁议事,偶然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过一般情况下他并不表态,只有在表决出现反对意见有三票之时他才会进行干涉。
但今天张铉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他昨天才从并州回来,显然心思还在并州大战之中,对科举的关注度不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