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115章 战和之争
书客吧shuke8.dlbeauty.cn,最快更新《江山战图》最新章节!
浿水湾的一场大火使平壤城笼罩在一种惶惶不安之中,就连孩子都知道隋军在海湾再次登陆了,城头上的将士更是提心吊胆,不知什么时候隋朝大军就会兵临城下。
隋军从浿水湾登陆无疑是高明的战略,它牵制住了集结在平壤一线的高句丽军队,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无法北上迎战南下的隋军陆路之军,在某种程度保证了隋军能从陆路顺利南下。
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两次战争,国力疲弱,人口锐减,军队已不足五万,在第二次和隋军的战争中,高句丽自知必败无疑。
为了自保,他们不惜将隋军遗留的三十万件兵甲送给突厥,只恳求突厥能出兵南下,牵制住隋军东征,但不料兵甲在半路意外失踪,突厥出兵的希望也化为泡影。
就在高句丽上下极为悲哀之时,隋朝内部却发生了动乱,隋朝权贵之一的杨玄感在中原腹地造反了,声势浩大,迫使集结在辽东一线,正准备大举进攻的数十万隋军不得不迅速撤回河北,也由此拯救了绝望中高句丽。
高句丽举国欢腾,甚至有人提出和杨玄感结盟,助杨玄感攻灭隋朝。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高句丽的兴奋还没有消退,杨玄感的造反便被扑灭,隋军第三次对高句丽的进攻也不期而至,使高句丽举国上下再一次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作为高句丽的都城,平壤虽然受国力所限,占地并不大,周长只有三十里,但高句丽毕竟建国六百余年,在平壤定都也超过了两百年。
在高氏王朝两百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平壤城气势壮观,各种恢弘的建筑比比皆是,而且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各种飞檐斗拱,亭台楼阁,看起来和中原城池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平壤城北门附近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宅,这里便是高句丽第二重臣权桓的府宅,权桓官任大对卢之职,也就是宰相,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却是掌握在渊太祚手中,权桓在朝廷中并无实权。
但权桓却有很大的势力,他世代被封为东部大人,平壤以东的千里之地都是他家族的势力范围,所以尽管权桓手中无权,却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连渊太祚也不敢过于轻视他。
此时,在府宅后堂,权桓穿着一身宽大的袍服,神情紧张地听一名报信兵的汇报,他很担心自己长子权文寿的生死。
“启禀大人,长公子目前就关押在隋军军营内,他目前平安无事,也没有受伤,他恳请大人早日和隋军议和,这样隋军就可以将他释放!”
说完,报信士兵将一封信呈给权桓,权桓一眼便认出了信皮上的字迹,正是他儿子的手书,他摊开信匆匆看了一遍,顿时一颗心放下了,儿子真的平安无事。
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虽然五千将士被隋军全歼,无一活命,但权桓压根就不关心这些将士的死活,在他心中,就算十万将士也比不上他的一个儿子重要,况且还是他的嫡长子。
他知道自己改怎么办,可是这样一来,他和渊太祚的矛盾就要彻底公开了。
就在今天上午,平壤得到一个消息,渊太祚的三子渊武宁不幸在辽东城附近被隋将所杀,渊太祚悲痛万分,强烈要求和隋军决战,并且扬言,朝中谁敢主和,谁就是他渊太祚的敌人。
偏偏这个时候自己儿子被隋军俘虏,权桓知道,要想保住儿子的性命,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和隋军议和,要么用隋军战俘把儿子交换回来,但十几万隋军战俘都在矿山做苦力,由渊太祚掌控,渊太祚愿意给自己一部分战俘吗?
沉思良久,权桓决定进宫先和王上谈一谈此事。
“传我的命令,立刻备车,我要去王宫!”
........
婴阳王高元年近五十岁,他是在隋朝灭陈次年即位,隋文帝册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郡公、高丽王。
在十几年高句丽王上的生涯中,高元是在美酒和美人中度过,高句丽的朝政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莫离支渊太祚手中,高元只是徒有其名的王上。
长年纸醉金迷的生活摧毁了高元的健康,他身体臃肿,起色晦暗,脸上仿佛被马蜂蜇过一般,肿得面目全非,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尽管身体显得十分疲惫,但高元心里却很明白,隋军数十万大军将第三次进攻高句丽,兵临城下,如果再打下去,高句丽就要亡国了。
高元从一开始就极力主张向隋军求和,但渊太祚和乙支文德却坚决主张战争,让他的呼吁失去了效果,高元心中极为不满,王宫内,高元正在听取权桓的劝说。
“王上,我们城中的军队已不足五万人,如果再打下去,我担心不仅是隋朝将把我们灭亡,真正居心叵测的却是新罗,他们占据了肥沃的汉江平原,野心已经开始膨胀,一旦我们实力消亡,就算隋朝最终放过我们,新罗人也一样会出兵北上,那时我们拿什么抵挡?”
权桓的劝说句句说在高元的心坎上,高元长长叹息一声,孤倒是想向隋军求和,可是有人不肯啊!”
话音刚落,宫殿门口便传来一个严厉的声音,“是谁想向隋军求和?”
只见十几名身材魁梧的武士簇拥着渊太祚大步走进了王宫,渊太祚身穿黄金细甲,外披一件猩红色斗篷,腰挎平南剑,他目光凌厉地扫了一眼高元和权桓,两人都沉默了。
渊太祚听到心腹禀报,权桓秘密求见高元,他立刻率武士闯进了王宫,他绝不容许王宫里有任何隐瞒自己的秘密存在。
渊太祚的野心如司马昭之心,高句丽路人皆知,他原本担任高句丽的大对卢,但他已经不满足做高句丽的宰相,又逼高元封自己为莫离支,也就是摄政王,他已经在为取代高氏做准备了。
高元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仇恨,他对渊太祚的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只是他不得不忍耐,他知道自己只要表现出稍微不满,自己就会立刻死在女人肚皮上,新的高句丽王将即位,高元不敢吭声。
权桓却不慌不忙道:“所有人昨晚看见了海湾那边浓烟滚滚,大家都知道隋军应该登陆了,难道莫离支大人觉得我们还能击败隋军吗?”
渊太祚冷笑一声:“权大人是在担心自己的儿子吧!你儿子被隋军抓住了,所以你就没有了抵抗意志,就来劝说王上投降,我说得没错吧!”
权恒大怒喝道:“谁都有自己的孩子,难道你就不是吗?你儿子被隋将所杀,所以你一心想报仇,不惜绑上高句丽和你陪葬!”
“你说得没错,我儿子确实被隋将所杀,不过我的儿子死得有价值,我也并非是为他报仇。”
渊太祚转身对高元道:“启禀王上,我今天上午收到吾儿临死前送来的情报,这次隋将东征并非要大举进攻我们,只有来护儿的三万军进攻平壤,而其他数十万隋将都在辽东按兵不动,据说连隋帝也还称病留在涿郡,王上还不明白眼前的局势吗?”
高元心中一怔,连忙问道:“孤不太清楚,请莫离支大人赐教!”
渊太祚瞥了一眼旁边满脸不满的权桓,淡淡道:“关键就在于杨玄感造反,杨玄感可不是普通的山贼乱匪,他是隋朝礼部尚书,他父亲杨素更是隋朝的开国元老,在隋朝官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造反意味着隋朝统治阶层的分裂,已经严重动摇隋朝的根基。
所以隋帝才找生病的借口留在涿郡,防止又一个杨玄感出现,几十万大军也驻兵辽东不发,名义上是大军压境,实际上是随时准备撤回中原,王上,隋朝第三次东征,其实只有来护儿的三万军队。”
高元有点心动了,如果真是这样,或许他们真会有一点机会,权桓见高元已经动心,大急道:“莫离支大人,你儿子能提供这样的情报?我看是你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吧!”
渊太祚蓦地转身,怒视权桓道:“权大人何出此言,我的情报自有来处,我就明着告诉你,这是渤海会给我的情报,可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
权桓哑口无言,渊太祚不再理睬他,又看了看高元,果断说道:“就这么决定了,我们集中兵力和来护儿军队决一死战!”
浿水湾的一场大火使平壤城笼罩在一种惶惶不安之中,就连孩子都知道隋军在海湾再次登陆了,城头上的将士更是提心吊胆,不知什么时候隋朝大军就会兵临城下。
隋军从浿水湾登陆无疑是高明的战略,它牵制住了集结在平壤一线的高句丽军队,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无法北上迎战南下的隋军陆路之军,在某种程度保证了隋军能从陆路顺利南下。
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两次战争,国力疲弱,人口锐减,军队已不足五万,在第二次和隋军的战争中,高句丽自知必败无疑。
为了自保,他们不惜将隋军遗留的三十万件兵甲送给突厥,只恳求突厥能出兵南下,牵制住隋军东征,但不料兵甲在半路意外失踪,突厥出兵的希望也化为泡影。
就在高句丽上下极为悲哀之时,隋朝内部却发生了动乱,隋朝权贵之一的杨玄感在中原腹地造反了,声势浩大,迫使集结在辽东一线,正准备大举进攻的数十万隋军不得不迅速撤回河北,也由此拯救了绝望中高句丽。
高句丽举国欢腾,甚至有人提出和杨玄感结盟,助杨玄感攻灭隋朝。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高句丽的兴奋还没有消退,杨玄感的造反便被扑灭,隋军第三次对高句丽的进攻也不期而至,使高句丽举国上下再一次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作为高句丽的都城,平壤虽然受国力所限,占地并不大,周长只有三十里,但高句丽毕竟建国六百余年,在平壤定都也超过了两百年。
在高氏王朝两百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平壤城气势壮观,各种恢弘的建筑比比皆是,而且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各种飞檐斗拱,亭台楼阁,看起来和中原城池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平壤城北门附近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宅,这里便是高句丽第二重臣权桓的府宅,权桓官任大对卢之职,也就是宰相,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却是掌握在渊太祚手中,权桓在朝廷中并无实权。
但权桓却有很大的势力,他世代被封为东部大人,平壤以东的千里之地都是他家族的势力范围,所以尽管权桓手中无权,却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连渊太祚也不敢过于轻视他。
此时,在府宅后堂,权桓穿着一身宽大的袍服,神情紧张地听一名报信兵的汇报,他很担心自己长子权文寿的生死。
“启禀大人,长公子目前就关押在隋军军营内,他目前平安无事,也没有受伤,他恳请大人早日和隋军议和,这样隋军就可以将他释放!”
说完,报信士兵将一封信呈给权桓,权桓一眼便认出了信皮上的字迹,正是他儿子的手书,他摊开信匆匆看了一遍,顿时一颗心放下了,儿子真的平安无事。
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虽然五千将士被隋军全歼,无一活命,但权桓压根就不关心这些将士的死活,在他心中,就算十万将士也比不上他的一个儿子重要,况且还是他的嫡长子。
他知道自己改怎么办,可是这样一来,他和渊太祚的矛盾就要彻底公开了。
就在今天上午,平壤得到一个消息,渊太祚的三子渊武宁不幸在辽东城附近被隋将所杀,渊太祚悲痛万分,强烈要求和隋军决战,并且扬言,朝中谁敢主和,谁就是他渊太祚的敌人。
偏偏这个时候自己儿子被隋军俘虏,权桓知道,要想保住儿子的性命,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和隋军议和,要么用隋军战俘把儿子交换回来,但十几万隋军战俘都在矿山做苦力,由渊太祚掌控,渊太祚愿意给自己一部分战俘吗?
沉思良久,权桓决定进宫先和王上谈一谈此事。
“传我的命令,立刻备车,我要去王宫!”
........
婴阳王高元年近五十岁,他是在隋朝灭陈次年即位,隋文帝册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郡公、高丽王。
在十几年高句丽王上的生涯中,高元是在美酒和美人中度过,高句丽的朝政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莫离支渊太祚手中,高元只是徒有其名的王上。
长年纸醉金迷的生活摧毁了高元的健康,他身体臃肿,起色晦暗,脸上仿佛被马蜂蜇过一般,肿得面目全非,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尽管身体显得十分疲惫,但高元心里却很明白,隋军数十万大军将第三次进攻高句丽,兵临城下,如果再打下去,高句丽就要亡国了。
高元从一开始就极力主张向隋军求和,但渊太祚和乙支文德却坚决主张战争,让他的呼吁失去了效果,高元心中极为不满,王宫内,高元正在听取权桓的劝说。
“王上,我们城中的军队已不足五万人,如果再打下去,我担心不仅是隋朝将把我们灭亡,真正居心叵测的却是新罗,他们占据了肥沃的汉江平原,野心已经开始膨胀,一旦我们实力消亡,就算隋朝最终放过我们,新罗人也一样会出兵北上,那时我们拿什么抵挡?”
权桓的劝说句句说在高元的心坎上,高元长长叹息一声,孤倒是想向隋军求和,可是有人不肯啊!”
话音刚落,宫殿门口便传来一个严厉的声音,“是谁想向隋军求和?”
只见十几名身材魁梧的武士簇拥着渊太祚大步走进了王宫,渊太祚身穿黄金细甲,外披一件猩红色斗篷,腰挎平南剑,他目光凌厉地扫了一眼高元和权桓,两人都沉默了。
渊太祚听到心腹禀报,权桓秘密求见高元,他立刻率武士闯进了王宫,他绝不容许王宫里有任何隐瞒自己的秘密存在。
渊太祚的野心如司马昭之心,高句丽路人皆知,他原本担任高句丽的大对卢,但他已经不满足做高句丽的宰相,又逼高元封自己为莫离支,也就是摄政王,他已经在为取代高氏做准备了。
高元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仇恨,他对渊太祚的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只是他不得不忍耐,他知道自己只要表现出稍微不满,自己就会立刻死在女人肚皮上,新的高句丽王将即位,高元不敢吭声。
权桓却不慌不忙道:“所有人昨晚看见了海湾那边浓烟滚滚,大家都知道隋军应该登陆了,难道莫离支大人觉得我们还能击败隋军吗?”
渊太祚冷笑一声:“权大人是在担心自己的儿子吧!你儿子被隋军抓住了,所以你就没有了抵抗意志,就来劝说王上投降,我说得没错吧!”
权恒大怒喝道:“谁都有自己的孩子,难道你就不是吗?你儿子被隋将所杀,所以你一心想报仇,不惜绑上高句丽和你陪葬!”
“你说得没错,我儿子确实被隋将所杀,不过我的儿子死得有价值,我也并非是为他报仇。”
渊太祚转身对高元道:“启禀王上,我今天上午收到吾儿临死前送来的情报,这次隋将东征并非要大举进攻我们,只有来护儿的三万军进攻平壤,而其他数十万隋将都在辽东按兵不动,据说连隋帝也还称病留在涿郡,王上还不明白眼前的局势吗?”
高元心中一怔,连忙问道:“孤不太清楚,请莫离支大人赐教!”
渊太祚瞥了一眼旁边满脸不满的权桓,淡淡道:“关键就在于杨玄感造反,杨玄感可不是普通的山贼乱匪,他是隋朝礼部尚书,他父亲杨素更是隋朝的开国元老,在隋朝官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造反意味着隋朝统治阶层的分裂,已经严重动摇隋朝的根基。
所以隋帝才找生病的借口留在涿郡,防止又一个杨玄感出现,几十万大军也驻兵辽东不发,名义上是大军压境,实际上是随时准备撤回中原,王上,隋朝第三次东征,其实只有来护儿的三万军队。”
高元有点心动了,如果真是这样,或许他们真会有一点机会,权桓见高元已经动心,大急道:“莫离支大人,你儿子能提供这样的情报?我看是你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吧!”
渊太祚蓦地转身,怒视权桓道:“权大人何出此言,我的情报自有来处,我就明着告诉你,这是渤海会给我的情报,可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
权桓哑口无言,渊太祚不再理睬他,又看了看高元,果断说道:“就这么决定了,我们集中兵力和来护儿军队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