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刘备传(七)
书客吧shuke8.dlbeauty.cn,最快更新《收集末日》最新章节!
——公元180年——
皇甫嵩是一个老派的统帅。
这个“老派”指的是,他最常使用的战法是前汉,先秦,甚至能追溯到大周的那种,兵对兵,将对将的堂堂正正之阵,至于新生代将领喜欢当做奇兵使用的“无双勇士”,则被他直接折算进了所属部队的战力。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但在皇甫嵩看来,那是指在双方战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出奇制胜,若是能直接“以正胜”,又何须“奇”?
在他之前的领军生涯中,无论是击退入侵的边患还是镇压反贼叛乱,皆在预估对方可能纠集的最大战力后,率领在此战力基础上翻倍的部队,堂堂正正地碾压过去,目前为止,无往而不利。
与之相对,三大名将中的朱儁更喜“以奇胜”,他的观点是“若能以最少的兵力达成最大的结果,何乐而不为?”,最后一人是因为本身是文官而不能亲自上阵的卢植,他认为双方都很有道理,会在两人争论甚至争吵起来之后和稀泥。
此次讨伐西凉叛贼,不止要平叛,还得向天下人展现出朝廷对此绝不姑息的决心,于是,堂堂正正,或者说打起来之后动静很大的皇甫嵩便是首选。
刘备和公孙瓒被卢植以“让小辈见见世面”为借口塞进皇甫嵩正在组建的河东军时,这位征西将军连眼都没眨一下,原因无他,实在是这么做的人太多了而已。
据刘备收集到的情报来看,由于叛军已经进逼扶风郡,守军数次告急,故而距离洛阳最近,最快集结的“河内骑士”已经由“荡寇将军”周慎带领先一步出发,他将与当地守军协同布防,等待后续距离较远的河东、河南骑士征召完毕后赶去汇合。
在经过河内骑士暂时阻挡住叛军攻势,令洛阳官员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印象之后,许多世家开始将自家子弟和私兵武装起来响应征召,以期在这场“一定会胜利”的战斗中分些功劳。
这实在是因为此时十常侍太过嚣张跋扈,想做官就得向他们低头,一干世家便打算剑走偏锋,让子弟们先以军功把职位升上去再说,至于武职转文职什么的,向皇帝交钱就是了。
这些世家交付部队的时候总会暗示,那些家丁和私兵什么可以随便安排危险任务,但谁家那小谁还请多看着点——其结果就是,自陈想前往前线杀敌的刘备和公孙瓒被皇甫嵩稍稍地高看了那么一点。
然而,此时却有另外一个问题出现,那些世家大族“上交”部队时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数量和规模组成了“部”和“曲”,直接就可以拿来用,但刘备和公孙瓒手下没人,如果把这两个明显有才能的年轻人当兵头用……他皇甫嵩得傻到什么程度?
抽调其他部队给他们并非不行,但那会导致“三河骑士”一系列早已成熟的安排方式发生连锁混乱,最终,征西将军的决定是,让他们两人自行去河东范围内的征兵点拉起一支队伍——这种自发应征者,素质良莠不齐,平时大都作为预备队或者辎重运输队使用,从中分出一支几千人的特殊队伍也不是什么大事。
而皇甫嵩这神来之笔,直接撞破了十常侍在底层向军队掺沙子的行为,他们或许并非想要皇甫嵩失败,只是想让他赢得不那么容易而已,但行为本身就是在拿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当儿戏。
正面战场上,个人装备忽然损坏往往意味着使用者的死亡和一个阵线上的缺口,而一个不该出现的缺口往往意味着整条战线崩盘,即使主将能成功填补缺口并重新稳定战线,但因此而死的将士又要算在谁头上?
能看出这一点的人自然会火冒三丈地去找罪魁祸首讨个公道,而关羽,便是刘备在县衙附近“守株待兔”期间拦下的第七个人,同时,也是最厉害的那个。
————
“在下刘备,刘玄德。”
“‘刘’吗?”关羽听到回答后眯起眼:“你当是诸多‘三河骑士’中的一员,莫非因为被此人害死的并非自己部下,便决定放过他?”
绿袍青年回身撤步,稍稍向刘备抬起了手中长刀,显然,若刘备回答得不妥,他便要无视一对二的不利情形强行动手,无论如何也要把那县令斩杀。
“害死?”刘备摊开手做疑惑不解状:“何时?何地?何人?”
“便是——”关云长脱口说出两字,而后便拧着眉自行停下。
刘备向自己背后示意道:“此人为图小利,做出或将害死千百汉军将死的举动,然而,此事既已被我等发现,那么害死之事便断无可能发生,若要追责,其至多是‘渎职’或‘贪墨’之罪,并未至死。”
“可笑!”关羽反驳道:“若有贼人欲持刀杀你,半途被我拦下,你会以‘自己并未被杀死’为由将他放走不成?”
“说得好!”刘备拍手道:“伯圭兄闻得此事后,过了两日才想起类似说辞。”
“喂……”公孙瓒在旁苦笑。
“此事涉及一词,名曰‘未遂’,”刘备续道:“当依‘意图’而非‘事实’进行处置,‘杀人未遂’与杀人同罪。”
关羽一时愣住,显然,无论是“事实”还是“意图”,这县令全都没有达成“想要害死边军士卒”这个前提,所以他无罪?……总觉何处有问题。
“此无知县令的处置,当是暂时羁押,并使其在此事善后时出力,而后对其明确说明关于‘在重大事物上渎职等于主观严重犯罪’之规则,最后降职使用,”刘备详细解释道:“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当确信所有官员皆懂得此规则之后,仍有敢于渎职者,便可按照有意大量害死边军而直接处置。”
“呵……”不知不觉间,关羽已收起了他的长刀,向刘备道:“看阁下无官无职,竟然在思考连皇帝都懒得去想的事情?”
“正因皇帝懒得想,在下才不得不想。”刘备一本正经地答道,似乎完全没发觉这话究竟有多么不妥。
公孙瓒抱着大枪望天,做完全没听懂状。
这番道理,或者说“律法”,却是刘备在处理洛阳瘟疫时自行总结出来的,借那木雕能察觉感激之意所赐,他很轻易感觉到了某些底层官员在被他纠正了“客观上会造成传染扩大的行为”后,衷心的感谢之意,但同时也有官员心中毫无波动,甚至还在嘲笑刘备愚蠢——毫无疑问,这批人便是明知其渎职行为会害死诸多百姓,却为了钱财仍然决定要做的家伙,有机会的话,必须严厉处置。
然而,它的实施之日可以说遥遥无期,问题便在于普通的法官对是否“主观恶意”完全无法判定,只能凭借刘备此时随身携带的小木雕进行模糊判断,如果有人的“无双”觉醒出类似的功能就好了。
最后,刘备总结道:“不止官员,还有见识不足的普通百姓,他们很可能因为扭曲的观念或者刻意的误导而无意中被卷入错误的行动中,此时,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令其明白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而非直接进行处罚,若坚决不改,再进行惩处不迟。”
此时的关羽已经完全放弃了去斩杀那县令的想法,但仍然倔强道:“何谓‘正确’?何谓‘错误’?你有何凭据认为自己口中的‘对与错’便是真正的‘对与错’?”
对这个问题,刘备似乎早已想过,此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损人利己者为错,损己利人者为对】。”
“……”关羽沉默了下去。
刘玄德通过木雕那忽然涌出的暖意得知,他已经被说服。
由于这个说法实在太过简略,如果遇到一个熟读经史典籍之人,大约会和他争论起“损人利己”与“损己利人”的详细定义,以及“人”和“己”的立场问题。
刘备无法解释那些东西早已被某个“菩萨”确定,若被逼的太急,只能说出“我来承认,我来定义,我来阐释世界上的对与错”——这就有点狂妄过头了。
“我祖父时常叮嘱我,要多读《春秋》、《周易》。”关羽重新开口,语调有些微的变化:“在他看来,或许这世间的一切都没有什么新意,所有人都在重复古人早已做过的事情,希望我能以古鉴今,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刘备做胸有成竹状,微笑不语。
“然而阁下所言,我完全无法从史册中找到任何相似之语,只能认为,阁下以全新的理念试图闯出一条新路,我既无法确认这条路是否能够走通,又对它的发展深感好奇,”关羽拱手道:“两位将军来此应是准备招兵西去,那么,关某不才,斗胆请求同行,以见证此路的尽头将会如何。”
“呵呵,我得云长相助,便如虎添翼,”刘备还以一礼:“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拦下所有试图刺杀此县吏之人,并在其最终准备卷款逃走时将其拿下,交于皇甫将军发落——至于那批破烂装备与驽马,真正接战之前可以让士卒用于熟悉马战的练习。”
这瞬间,刘备忽然产生了一种古怪的似曾相识之感,似乎自己已经同这位关羽关云长共事多年一般,另外,身旁的公孙瓒似乎应该更壮,更黑些?
莫非是“菩萨”又做了什么?刘备只是略略一想,便将这种感觉抛之脑后。
——公元180年——
皇甫嵩是一个老派的统帅。
这个“老派”指的是,他最常使用的战法是前汉,先秦,甚至能追溯到大周的那种,兵对兵,将对将的堂堂正正之阵,至于新生代将领喜欢当做奇兵使用的“无双勇士”,则被他直接折算进了所属部队的战力。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但在皇甫嵩看来,那是指在双方战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出奇制胜,若是能直接“以正胜”,又何须“奇”?
在他之前的领军生涯中,无论是击退入侵的边患还是镇压反贼叛乱,皆在预估对方可能纠集的最大战力后,率领在此战力基础上翻倍的部队,堂堂正正地碾压过去,目前为止,无往而不利。
与之相对,三大名将中的朱儁更喜“以奇胜”,他的观点是“若能以最少的兵力达成最大的结果,何乐而不为?”,最后一人是因为本身是文官而不能亲自上阵的卢植,他认为双方都很有道理,会在两人争论甚至争吵起来之后和稀泥。
此次讨伐西凉叛贼,不止要平叛,还得向天下人展现出朝廷对此绝不姑息的决心,于是,堂堂正正,或者说打起来之后动静很大的皇甫嵩便是首选。
刘备和公孙瓒被卢植以“让小辈见见世面”为借口塞进皇甫嵩正在组建的河东军时,这位征西将军连眼都没眨一下,原因无他,实在是这么做的人太多了而已。
据刘备收集到的情报来看,由于叛军已经进逼扶风郡,守军数次告急,故而距离洛阳最近,最快集结的“河内骑士”已经由“荡寇将军”周慎带领先一步出发,他将与当地守军协同布防,等待后续距离较远的河东、河南骑士征召完毕后赶去汇合。
在经过河内骑士暂时阻挡住叛军攻势,令洛阳官员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印象之后,许多世家开始将自家子弟和私兵武装起来响应征召,以期在这场“一定会胜利”的战斗中分些功劳。
这实在是因为此时十常侍太过嚣张跋扈,想做官就得向他们低头,一干世家便打算剑走偏锋,让子弟们先以军功把职位升上去再说,至于武职转文职什么的,向皇帝交钱就是了。
这些世家交付部队的时候总会暗示,那些家丁和私兵什么可以随便安排危险任务,但谁家那小谁还请多看着点——其结果就是,自陈想前往前线杀敌的刘备和公孙瓒被皇甫嵩稍稍地高看了那么一点。
然而,此时却有另外一个问题出现,那些世家大族“上交”部队时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数量和规模组成了“部”和“曲”,直接就可以拿来用,但刘备和公孙瓒手下没人,如果把这两个明显有才能的年轻人当兵头用……他皇甫嵩得傻到什么程度?
抽调其他部队给他们并非不行,但那会导致“三河骑士”一系列早已成熟的安排方式发生连锁混乱,最终,征西将军的决定是,让他们两人自行去河东范围内的征兵点拉起一支队伍——这种自发应征者,素质良莠不齐,平时大都作为预备队或者辎重运输队使用,从中分出一支几千人的特殊队伍也不是什么大事。
而皇甫嵩这神来之笔,直接撞破了十常侍在底层向军队掺沙子的行为,他们或许并非想要皇甫嵩失败,只是想让他赢得不那么容易而已,但行为本身就是在拿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当儿戏。
正面战场上,个人装备忽然损坏往往意味着使用者的死亡和一个阵线上的缺口,而一个不该出现的缺口往往意味着整条战线崩盘,即使主将能成功填补缺口并重新稳定战线,但因此而死的将士又要算在谁头上?
能看出这一点的人自然会火冒三丈地去找罪魁祸首讨个公道,而关羽,便是刘备在县衙附近“守株待兔”期间拦下的第七个人,同时,也是最厉害的那个。
————
“在下刘备,刘玄德。”
“‘刘’吗?”关羽听到回答后眯起眼:“你当是诸多‘三河骑士’中的一员,莫非因为被此人害死的并非自己部下,便决定放过他?”
绿袍青年回身撤步,稍稍向刘备抬起了手中长刀,显然,若刘备回答得不妥,他便要无视一对二的不利情形强行动手,无论如何也要把那县令斩杀。
“害死?”刘备摊开手做疑惑不解状:“何时?何地?何人?”
“便是——”关云长脱口说出两字,而后便拧着眉自行停下。
刘备向自己背后示意道:“此人为图小利,做出或将害死千百汉军将死的举动,然而,此事既已被我等发现,那么害死之事便断无可能发生,若要追责,其至多是‘渎职’或‘贪墨’之罪,并未至死。”
“可笑!”关羽反驳道:“若有贼人欲持刀杀你,半途被我拦下,你会以‘自己并未被杀死’为由将他放走不成?”
“说得好!”刘备拍手道:“伯圭兄闻得此事后,过了两日才想起类似说辞。”
“喂……”公孙瓒在旁苦笑。
“此事涉及一词,名曰‘未遂’,”刘备续道:“当依‘意图’而非‘事实’进行处置,‘杀人未遂’与杀人同罪。”
关羽一时愣住,显然,无论是“事实”还是“意图”,这县令全都没有达成“想要害死边军士卒”这个前提,所以他无罪?……总觉何处有问题。
“此无知县令的处置,当是暂时羁押,并使其在此事善后时出力,而后对其明确说明关于‘在重大事物上渎职等于主观严重犯罪’之规则,最后降职使用,”刘备详细解释道:“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当确信所有官员皆懂得此规则之后,仍有敢于渎职者,便可按照有意大量害死边军而直接处置。”
“呵……”不知不觉间,关羽已收起了他的长刀,向刘备道:“看阁下无官无职,竟然在思考连皇帝都懒得去想的事情?”
“正因皇帝懒得想,在下才不得不想。”刘备一本正经地答道,似乎完全没发觉这话究竟有多么不妥。
公孙瓒抱着大枪望天,做完全没听懂状。
这番道理,或者说“律法”,却是刘备在处理洛阳瘟疫时自行总结出来的,借那木雕能察觉感激之意所赐,他很轻易感觉到了某些底层官员在被他纠正了“客观上会造成传染扩大的行为”后,衷心的感谢之意,但同时也有官员心中毫无波动,甚至还在嘲笑刘备愚蠢——毫无疑问,这批人便是明知其渎职行为会害死诸多百姓,却为了钱财仍然决定要做的家伙,有机会的话,必须严厉处置。
然而,它的实施之日可以说遥遥无期,问题便在于普通的法官对是否“主观恶意”完全无法判定,只能凭借刘备此时随身携带的小木雕进行模糊判断,如果有人的“无双”觉醒出类似的功能就好了。
最后,刘备总结道:“不止官员,还有见识不足的普通百姓,他们很可能因为扭曲的观念或者刻意的误导而无意中被卷入错误的行动中,此时,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令其明白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而非直接进行处罚,若坚决不改,再进行惩处不迟。”
此时的关羽已经完全放弃了去斩杀那县令的想法,但仍然倔强道:“何谓‘正确’?何谓‘错误’?你有何凭据认为自己口中的‘对与错’便是真正的‘对与错’?”
对这个问题,刘备似乎早已想过,此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损人利己者为错,损己利人者为对】。”
“……”关羽沉默了下去。
刘玄德通过木雕那忽然涌出的暖意得知,他已经被说服。
由于这个说法实在太过简略,如果遇到一个熟读经史典籍之人,大约会和他争论起“损人利己”与“损己利人”的详细定义,以及“人”和“己”的立场问题。
刘备无法解释那些东西早已被某个“菩萨”确定,若被逼的太急,只能说出“我来承认,我来定义,我来阐释世界上的对与错”——这就有点狂妄过头了。
“我祖父时常叮嘱我,要多读《春秋》、《周易》。”关羽重新开口,语调有些微的变化:“在他看来,或许这世间的一切都没有什么新意,所有人都在重复古人早已做过的事情,希望我能以古鉴今,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刘备做胸有成竹状,微笑不语。
“然而阁下所言,我完全无法从史册中找到任何相似之语,只能认为,阁下以全新的理念试图闯出一条新路,我既无法确认这条路是否能够走通,又对它的发展深感好奇,”关羽拱手道:“两位将军来此应是准备招兵西去,那么,关某不才,斗胆请求同行,以见证此路的尽头将会如何。”
“呵呵,我得云长相助,便如虎添翼,”刘备还以一礼:“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拦下所有试图刺杀此县吏之人,并在其最终准备卷款逃走时将其拿下,交于皇甫将军发落——至于那批破烂装备与驽马,真正接战之前可以让士卒用于熟悉马战的练习。”
这瞬间,刘备忽然产生了一种古怪的似曾相识之感,似乎自己已经同这位关羽关云长共事多年一般,另外,身旁的公孙瓒似乎应该更壮,更黑些?
莫非是“菩萨”又做了什么?刘备只是略略一想,便将这种感觉抛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