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决战(上)
书客吧shuke8.dlbeauty.cn,最快更新《封侯》最新章节!
陈庆当然也久闻折家将之名,世世代代镇守陕北,甚至自己的甘泉堡最早也是折家修建,杨门女将的佘老太君,其实应该是折老太君,就是折家之女。
折彦质也是天下名将,只是他对阵金兵大多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战是在靖康二年,他和李回率十余万大军守黄河南岸,结果金兵一夜战鼓,十余万宋军逃得干干净净,折彦质由此被贬为永州团练副使,建炎元年又被贬去昌化军,也就是海南岛,在海岛呆了整整五年。
他去年被相公王鼎大力举荐而复出,出任湖南安抚使,率军剿匪,却又败在杨幺的车船之下,好在王鼎替他说情,败在杨幺手中并非他的责任,而是实际掌军的王燮不听将令导致,这才出任湖广安抚司副使,配合李纲剿匪。
可以说折彦质这辈子命途多舛,一方面是他手中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宋军的腐朽不堪将他屡屡连累。
但另一方面和他性格高傲有关系,他一向瞧不起其他宋将,让人反感,所以总是和同僚关系恶劣,甚至他和解潜的关系也不好,所以李纲征求解潜意见时,解潜才毫不犹豫把他推出来。
折彦质在一个多月前招募了一万汉阳子弟,大部分也从过军,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苦练,虽然还谈不上百战之军,但也一支训练有术,能听令作战的军队。
当然,折彦质性格高傲也是看人的,陈庆在陕西屡战屡胜,不管对金兵,对伪齐军,还是对西夏军都创造了骄人的战绩,甚至短短一个月不到就剿灭了杨幺,陈庆实力摆在这里,折彦质在他面前也高傲不起来。
更重要是,陈庆的老巢甘泉堡就是折彦质的父亲所建,陈庆活跃在折家军的地盘内,他对陈庆有一种天然亲切感,他了解西军的艰苦和善战。
陈庆驻军在一片树林内,汉阳府紧靠长江,树林内比较潮湿,士兵们不舒服,加上干粮和草料支撑不了几天,陈庆不想拖下去,决定尽快和伪齐军决战。
折彦质比较了解伪齐军情况,给陈庆介绍道:“伪齐军连续攻城七天,伤亡两万余人,现在应该还有五万人左右.......”
“没有五万人了!”
杨再兴忍不住插口道:“我们前天晚上又全歼了西北营的五千军队。”
陈庆看了一眼杨再兴,微微笑道:“我们让折老将军先说完。”
折彦质呵呵一笑,“你们都是年轻人,后生可畏,杨将军的提醒很及时,那对方只有四万五千余人,士气也不高,我们虽然兵力比他们少,但我们有一万骑兵,这可是西军骑兵,一万能敌三万敌军,其实我们两军势均力敌,就看临场发挥,和战术变化。”
陈庆沉吟一下道:“我对老将军非常尊重,我们生活在甘泉堡,对折家军的艰苦环境更是敬佩,但两军作战,讲究是统一指挥,具体作战时,一万汉阳军还得靠折老将军指挥,但诸军之间的配合调度,还得恳请老将军配合作战。”
折彦质点点头,“战场上讲究胜者为王,陈都统不必这么客气,你尽管下令调配,我会全力配合。”
“那好,我们商议一下具体战术,我这里有一千重盾军,我打算命令他们率先冲击,应对敌军的弓弩........”
..........
大战终于一触即发,董先也听取了众将意见,拖下去对士气不利,同意两军决战。
战场放在汉阳城北面的旷野里,这里原本是麦田,但没有耕种,形成占地数千亩的空地,正好摆开战场。
旌旗如云,号角呜咽,双方七万大军摆开了阵型,宋军摆开的是金塔型大阵,五千步兵在前面,最前面是一千重盾短矛军,后面四千人是长矛军。
九千骑兵分成左中后三翼,刘璀和刘琼各率三千骑兵进攻左右两翼,杨再兴率三千骑兵进攻敌军后背。
最后是折彦质统领的一万长矛步兵,他们将协同前面的五千步兵作战。
陈庆亲自统帅最精锐的一千骑兵作为陷阵军,专门冲击敌军阵型。
相当于宋军步骑结合,伪齐军的部署就简单得多,他们的五千后勤军没有上阵,他们都是工匠、伙夫、马夫、文官等等,没有作战能力。
四万大军分成四个大方阵,前后左右,其中前军方阵有五千弓弩手,其他方阵都是刀盾军和长矛军结合。
从实力上来说,双方实力相近,就看临场发挥和士兵士气了。
两军相距两里,陈庆眯眼眺望对方阵型半晌,见对方弓弩手已经到位了,显然是准备应对宋军骑兵的冲击。
陈庆冷笑的一声,他有骑兵,需要先发动进攻不假,但他们的骑兵可不是女真人,会硬抗硬地正面冲击。
“传令,出战!”
进攻的战鼓敲响了。
“咚!咚!咚!”
鼓声惊天动地。
一千重盾短矛军率先出动,他们列队成一个小方阵,一步步向敌军进发,在他们身后百步外,是四千人长矛步兵方阵,也开始列队前进。
越来越近,弓弩军王建大喊道:“准备射击!”
伪齐军三千张弓和两千支弩一起举起,一千重盾士兵忽然加速奔跑,距离对方一百五十步时队伍散开,拉成两条长线,并向前猛冲。
这时对付弓箭阵的经典战法,在接近对方射箭临界点时,队伍散开,迫使对方不得不改变蓄势已久目标,重新寻找目标,这就耽误了时间,至少能减少对方一轮射击。
这个战术确实影响到了两千弩军,弩箭的杀伤距离是一百五十步到一百八十步之间,宋军在一百五十步时忽然改变阵型,影响了弩箭的发射,等他们调整到位,宋军已经冲到了一百二十步,整整耽误了一轮射击。
“放箭!”
弓箭和弩箭同时发射,五千支箭矢在空中密集成雨,呼啸着射向宋军,一千宋军训练有术,立刻半蹲下,呈六十度角举起大盾,这个角度正好把全身罩住,没有遗漏。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噼噼啪啪射在地上和大盾上,还有二十几名士兵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立刻有旁边的同伴上前救助。
箭矢不像子弹会一枪打入体内致命,箭矢基本都是皮肉伤,射不进体内,加上有盔甲保护,一箭致命的情报比较少,除非正中额头、咽喉之类的要害,否则基本上都是受伤,怕的就是救治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
这也是冷兵器时代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原因,所有宋军士兵都有急救包,有止血药膏,有狗皮膏,还有一卷布条,陈庆也在军规中明文规定,旁边同伴受伤,士兵必须救助,还有随军的救助医军士。
数十名士兵留下救助同伴,其他士兵继续上前飞奔,已经到了五六十步,不断有士兵在奔跑中被射倒。
距离敌军还有三十步,弓弩手停止了射击,向后撤退,改由长矛军迎战上前,后面的四千宋军长矛军也加快奔跑速度,渐渐和重盾短矛军融为一体。
两支军队轰然相撞.........
“呜——”
数百号角同时吹响,三支骑兵出动了,他们如三股洪流冲出,杀向敌军两侧的两个万人方阵,以及后面的后军方阵。
这就形成了三支骑兵对阵三个万人步兵方阵,而一万五千宋军步兵对阵前军一万人的格局。
陈庆当然也久闻折家将之名,世世代代镇守陕北,甚至自己的甘泉堡最早也是折家修建,杨门女将的佘老太君,其实应该是折老太君,就是折家之女。
折彦质也是天下名将,只是他对阵金兵大多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战是在靖康二年,他和李回率十余万大军守黄河南岸,结果金兵一夜战鼓,十余万宋军逃得干干净净,折彦质由此被贬为永州团练副使,建炎元年又被贬去昌化军,也就是海南岛,在海岛呆了整整五年。
他去年被相公王鼎大力举荐而复出,出任湖南安抚使,率军剿匪,却又败在杨幺的车船之下,好在王鼎替他说情,败在杨幺手中并非他的责任,而是实际掌军的王燮不听将令导致,这才出任湖广安抚司副使,配合李纲剿匪。
可以说折彦质这辈子命途多舛,一方面是他手中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宋军的腐朽不堪将他屡屡连累。
但另一方面和他性格高傲有关系,他一向瞧不起其他宋将,让人反感,所以总是和同僚关系恶劣,甚至他和解潜的关系也不好,所以李纲征求解潜意见时,解潜才毫不犹豫把他推出来。
折彦质在一个多月前招募了一万汉阳子弟,大部分也从过军,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苦练,虽然还谈不上百战之军,但也一支训练有术,能听令作战的军队。
当然,折彦质性格高傲也是看人的,陈庆在陕西屡战屡胜,不管对金兵,对伪齐军,还是对西夏军都创造了骄人的战绩,甚至短短一个月不到就剿灭了杨幺,陈庆实力摆在这里,折彦质在他面前也高傲不起来。
更重要是,陈庆的老巢甘泉堡就是折彦质的父亲所建,陈庆活跃在折家军的地盘内,他对陈庆有一种天然亲切感,他了解西军的艰苦和善战。
陈庆驻军在一片树林内,汉阳府紧靠长江,树林内比较潮湿,士兵们不舒服,加上干粮和草料支撑不了几天,陈庆不想拖下去,决定尽快和伪齐军决战。
折彦质比较了解伪齐军情况,给陈庆介绍道:“伪齐军连续攻城七天,伤亡两万余人,现在应该还有五万人左右.......”
“没有五万人了!”
杨再兴忍不住插口道:“我们前天晚上又全歼了西北营的五千军队。”
陈庆看了一眼杨再兴,微微笑道:“我们让折老将军先说完。”
折彦质呵呵一笑,“你们都是年轻人,后生可畏,杨将军的提醒很及时,那对方只有四万五千余人,士气也不高,我们虽然兵力比他们少,但我们有一万骑兵,这可是西军骑兵,一万能敌三万敌军,其实我们两军势均力敌,就看临场发挥,和战术变化。”
陈庆沉吟一下道:“我对老将军非常尊重,我们生活在甘泉堡,对折家军的艰苦环境更是敬佩,但两军作战,讲究是统一指挥,具体作战时,一万汉阳军还得靠折老将军指挥,但诸军之间的配合调度,还得恳请老将军配合作战。”
折彦质点点头,“战场上讲究胜者为王,陈都统不必这么客气,你尽管下令调配,我会全力配合。”
“那好,我们商议一下具体战术,我这里有一千重盾军,我打算命令他们率先冲击,应对敌军的弓弩........”
..........
大战终于一触即发,董先也听取了众将意见,拖下去对士气不利,同意两军决战。
战场放在汉阳城北面的旷野里,这里原本是麦田,但没有耕种,形成占地数千亩的空地,正好摆开战场。
旌旗如云,号角呜咽,双方七万大军摆开了阵型,宋军摆开的是金塔型大阵,五千步兵在前面,最前面是一千重盾短矛军,后面四千人是长矛军。
九千骑兵分成左中后三翼,刘璀和刘琼各率三千骑兵进攻左右两翼,杨再兴率三千骑兵进攻敌军后背。
最后是折彦质统领的一万长矛步兵,他们将协同前面的五千步兵作战。
陈庆亲自统帅最精锐的一千骑兵作为陷阵军,专门冲击敌军阵型。
相当于宋军步骑结合,伪齐军的部署就简单得多,他们的五千后勤军没有上阵,他们都是工匠、伙夫、马夫、文官等等,没有作战能力。
四万大军分成四个大方阵,前后左右,其中前军方阵有五千弓弩手,其他方阵都是刀盾军和长矛军结合。
从实力上来说,双方实力相近,就看临场发挥和士兵士气了。
两军相距两里,陈庆眯眼眺望对方阵型半晌,见对方弓弩手已经到位了,显然是准备应对宋军骑兵的冲击。
陈庆冷笑的一声,他有骑兵,需要先发动进攻不假,但他们的骑兵可不是女真人,会硬抗硬地正面冲击。
“传令,出战!”
进攻的战鼓敲响了。
“咚!咚!咚!”
鼓声惊天动地。
一千重盾短矛军率先出动,他们列队成一个小方阵,一步步向敌军进发,在他们身后百步外,是四千人长矛步兵方阵,也开始列队前进。
越来越近,弓弩军王建大喊道:“准备射击!”
伪齐军三千张弓和两千支弩一起举起,一千重盾士兵忽然加速奔跑,距离对方一百五十步时队伍散开,拉成两条长线,并向前猛冲。
这时对付弓箭阵的经典战法,在接近对方射箭临界点时,队伍散开,迫使对方不得不改变蓄势已久目标,重新寻找目标,这就耽误了时间,至少能减少对方一轮射击。
这个战术确实影响到了两千弩军,弩箭的杀伤距离是一百五十步到一百八十步之间,宋军在一百五十步时忽然改变阵型,影响了弩箭的发射,等他们调整到位,宋军已经冲到了一百二十步,整整耽误了一轮射击。
“放箭!”
弓箭和弩箭同时发射,五千支箭矢在空中密集成雨,呼啸着射向宋军,一千宋军训练有术,立刻半蹲下,呈六十度角举起大盾,这个角度正好把全身罩住,没有遗漏。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噼噼啪啪射在地上和大盾上,还有二十几名士兵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立刻有旁边的同伴上前救助。
箭矢不像子弹会一枪打入体内致命,箭矢基本都是皮肉伤,射不进体内,加上有盔甲保护,一箭致命的情报比较少,除非正中额头、咽喉之类的要害,否则基本上都是受伤,怕的就是救治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
这也是冷兵器时代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原因,所有宋军士兵都有急救包,有止血药膏,有狗皮膏,还有一卷布条,陈庆也在军规中明文规定,旁边同伴受伤,士兵必须救助,还有随军的救助医军士。
数十名士兵留下救助同伴,其他士兵继续上前飞奔,已经到了五六十步,不断有士兵在奔跑中被射倒。
距离敌军还有三十步,弓弩手停止了射击,向后撤退,改由长矛军迎战上前,后面的四千宋军长矛军也加快奔跑速度,渐渐和重盾短矛军融为一体。
两支军队轰然相撞.........
“呜——”
数百号角同时吹响,三支骑兵出动了,他们如三股洪流冲出,杀向敌军两侧的两个万人方阵,以及后面的后军方阵。
这就形成了三支骑兵对阵三个万人步兵方阵,而一万五千宋军步兵对阵前军一万人的格局。